一、参评项目设置
多媒体课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
二、参评项目说明及要求
1.多媒体课件:是指基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图、文、声、像等多种表现方式有机结合,表达和传递教学内容,辅助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以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教学软件。
(1)制作要求:视频、声音、动画等素材提倡采用常用文件格式;运行环境不低于Windows2000操作系统。
(2)报送形式:以光盘形式报送。应易于安装、运行和卸载;网页形式作品可用通用Web浏览器浏览。如需非常用软件运行或播放,请同时提供该软件。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内容、方法与手段融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学过程整体优化的课例。包括课堂教学实况录像和教学设计两方面内容。
鼓励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三种模式”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开展课堂教学的课例参赛。
(1)制作要求:参赛作品必须同时提供教学设计与课例实况录像。报送的课例应是根据教学设计所完成的课堂实录,需用双机位拍摄,不低于DV格式质量;主要教学环节应有字幕提示。
每节课为一个标准课时。
(2)报送形式:以光盘形式提交电子版教学设计、软件和课例。课例也可以DVD或VCD光盘形式单独存放,一式2份。
三、评比指标
1.多媒体课件
评比指标 |
分值 |
评比要素 |
教学设计 |
30 |
教学目标、对象明确,教学策略得当;
界面设计合理,风格统一,有必要的交互;
有清晰的文字介绍和帮助文档。 |
内容呈现 |
25 |
内容丰富、科学,表述准确,术语规范;
选材适当,表现方式合理;
语言简洁、生动,文字规范;
素材(文本、音视频、动画等)选用恰当,结构合理。 |
技术运用 |
25 |
程序运行稳定,操作方式简便、快捷;
导航方便合理,路径可选;新技术运用有效。 |
创新与实用 |
20 |
立意新颖,具有想象力和个性表现力;
能够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有推广价值。 |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
评比指标 |
分值 |
评比要素 |
教学目标 |
15 |
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学科教学目标明确;
提高学生信息技能和素养。 |
教学设计 |
25 |
教学情境符合教学目标和对象的要求;
注重学科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适当采用符合教学要求的学习模式。 |
教学行为 |
25 |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性差异;
能利用信息技术的功能优势调控教学活动;
围绕学科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 |
教学效果 |
25 |
学科教学和信息素养目标达成度高;
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得到充分体现。 |
教学反思 |
10 |
有及时的反馈和课后反思。 |
四、参评作品资格审定
1.有政治原则性错误和学科概念性错误的作品,取消该作品参评资格。
2.杜绝弄虚作假行为。一经发现,取消该作品参评或获奖资格。
3.曾经在评选中获得过奖项的作品不再参加今年的评选。
五、参评作品制作
1.资料的引用应注明出处。参评作品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其责任由参评作品作者承担。
2.“多媒体课件”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每件参评作品主要作者最多不超过3人;“网络课程”每件参评作品主要作者最多不超过5人。
3、每位作者限报1件作品。
4、请作者自留参评作品备份。
六、作品报送
1、各县(区)、市直学校在组织开展本地区、本单位教育软件制作评选的基础上,选拔推荐优秀教育软件参加全市评选。
2、“参评作品清单”(附表一)由报送单位统一填写并盖章,同时报文字版和电子版。
3、“参赛作品登记表”(附表二)由参赛作品作者填写,并由作者本人签名及所在单位盖章,同时报文字版和电子版。
4、提交“参评作品光盘”(请在光盘非信号面上标记作者单位和作品名称),要求无病毒、运行良好。
5、参评作品于2007年7月31日前报送到市教育局电教馆。
附表一:参评作品清单
附表二:参评作品登记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