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站内文章搜索: <%=now()%>
2005年安徽省六安市初中升学考试思想政治学科评价报告
发布时间:2006-1-12 浏览次数

——市教育局教研室  

张初平

 

一、试卷特点

1、试题的容量大、开放性程度高,题型有变化

今年的思想政治考试仍为书面测试,继续实行从2001年开始的开卷形式。试题的容量大、覆盖面广,它涉及了民族精神、资源的有效利用、农村的义务教育、消费安全、《反分裂国家法》、法制、体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上述内容是广大媒体几乎每日都涉及的,考生比较熟悉。真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评分标准比较宽泛,有的甚至不给参考答案,只作说明。这也体现了试题具有开放性。

今年的试题有五大类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占12分、辨别改错题,占15分、简答题,占19分、辨析题,占10分、实践、探究题,占24分。与2003年以来考试试题相比,题型中少了观察与思考题。2003年,该题占12分。今年,把这12分纳入实践、探究题,这样就使题型分化更科学,这是今年试题的一个亮点。

2、试题烙上了时代印记

今年的思想政治学科试题不仅具有以往中考试题的共同点:充分考虑试题的思想性,对中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教育、法律知识教育和国情教育,还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试题背景信息容量大,紧跟时代步伐,是考生经常听到、看到的东西。考生熟悉而不陌生,使得考生在考场上精神放松、不紧张。如第4题关于靖国神社问题、13题关于《反分裂国家法》、17题关于民族精神,这些涉及民族感情、民族精神、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作为一个中学生,其心中早已有一个客观公正的答案。这不仅有利于考生完成试题答案,还激发了年青一代的爱国热情,达到了本学科的教育目标之一。

2005两会的一大热点,也是本次政府工作报告的新亮点,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着力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突出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以上这些内容,今年试题都有体现。如:第2题选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6题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明年将在全国全部免征农业税、第8题关于计划生育问题;第9题和第15题的学生学费问题、第16题自然资源问题等。这些内容今年都是热点,没有回避。既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又使考生觉得在意料之中情理之中

3、试题注重对考生应用能力的考查

中考应始终贯彻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对能力考查的原则,它要求考生对所学课程内容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即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自2001年开卷考试以来,我们发现考生一般不要求单纯地记忆,且试题的背景材料坚持运用发生在近期或大 家所熟悉的材料,提出问题让学生作答。这些材料和问题就是让学生关心社会、家庭,感悟现实,学以致用。

如第16题关于淡水、森林资源的调查数据。就这数据提出三个问题:(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2)看了上述数据,你有何启发?(3)也有一些同学看到上述数据后不屑一顾,他们认为,现在生活水平都提高了,还为一张纸、一杯水计较,太小气。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这三个问题对考生来说,书本上是没有现成的答案,就是要考查学生、一个未成年人对社会的关注程度及如何理性面对。该怎样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显然,这是对学生的应用能力是一个检验。

14题也是一个很好的材料设问题。针对目前社会上流行的唯学历论,忽视学生的情商教育,命题人从一个小侧面(在今后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你怎样以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的孝心?)出题,考查的却是学生对家庭伦理的思考。在以后的家庭生活中,学生应如何去做呢?从抽样调查看,学生有话可说,显然实践性很强。

二、考生答题情况

1、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2分。这6小题中,第5小题为基础性试题,其余均为时事资料题。从抽样调查看,第5题均分较低,反映考生基础知识不扎实,第6题由于理性思考较多,均分最低,仅为1.31。但这大题整体得分率较高,平均得分为9.21分。该题难度为0.767,题目容易、区分度为0.568,区分度好。

2、辨别改错题

本大题满分15分,每小题3分,供5小题。本大题难度为0.528,题目比较容易,因而得分较高,均分为7.92,区分度为0.647,区分度较高。本大题得分较高的是第7题(关于郑和下西洋的事实出题),均分为2.02,这反映出青年学生渴望交流,对时事敏感度高。而得分最低的是11题,关于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均分为0.807分,这反映出考生对这些人很陌生,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大有人在,同时也反映出素质教育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3、简答题

今年的简答题材料形式与上几年的形式没有变化:漫画和背景材料,不过今年有一个主题,即考查的是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从统计分析看,该大题难度系数为0.580,难度适中,区分度为0.598。本题共19分,均分为11.02,得分较高。

本大题共分3小题,第12题考察的是消费者的权利及怎样维权。学生在这道题中得分最多,该题均分为3.94,从侧面反映出学生的维权意识增强,以法治国教育初有成效;第13题考察的是以法治国的有关内容,以《反分裂国家法》为背景材料,考察了相关问题。该题是一个热点,同学们比较熟悉,该题得分与第14题得分不相上下。

14题考察的是学生如何表达对长辈孝心的问题,与第1213两题考查的以法治国相对应,该题是以德治国的反映。该题与时下独生子女如何教育,怎样成才紧密结合起来,是对一个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思。该题满分6分,从抽样统计看,均分3.51。从这个结果看,考生对如何表达对父母的孝心已胸有成竹,这令人欣喜,如释重负。

4、辨析题

本大题也是老题型,满分为10分。尽管题型并不陌生,但得分率不高。从抽样统计分析看,难度为0.491,区分度为0.793,均分为4.91。失分原因主要是学生组织答案不够完整,漏点比较多,有的干脆未留下只言片语。

5、实践、探究题

本大题是2003年的创新题型,今年仍然予以保留。本题为2小题,每小题为12分,共24分。抽样调查显示:该题难度为0.334,难度大,区分度为0.679,均分为8.01,考生在该大题上失分太多。考生在该题上失分多的原因有:本大题为2小题,共有7个问题,分数分散,因而得分较少;问题的设置不仅仅局限于一个政治问题,也考察了交叉学科的内容。比如请你拟定一份演讲提纲,该问题已涉及到语文写应用文的知识了;另外的原因就是,考生实践少,能力欠缺。比如为了使弘扬民族精神深入开展下去请你举出一种切实可行的活动方式,部分考生对此题只能空喊口号,找到一种活动方式;有的即使提出了方式,也不能切实可行,凸现考生过度依靠开卷抄书抄资料所带来的后遗症

从抽样的10本试卷看,人均得分41.8,仅占政治试卷部分的51.3%,与2003的抽样分析比较看,今年的试卷难度略有降低,得分也有小幅上升,但我们认为政治均分只占总分80分的51.3%,仍然较低,思想政治教育任重道远。

三、考生得分低的原因分析

1、学生方面

首先,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从阅卷来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模棱两可。答题有反复涂改现象,造成卷面不整洁。比如单项选择题第5题,四个选项之间捉摸不定,反复涂改,仍然有不少同学选错。这道题的均分在选择题中倒数第二,只有1.34。这种情况反映了考生书本知识不熟,对其概念原理的理解不清。

其次,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差。部分考生对开卷考试产生了错误认识,认为教材无需记忆,更不需要理解,忽视了开卷考试对考生能力的更高要求。结果在答题过程中手忙脚乱,胡抄乱答,离题甚远。比如在回答在今后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你怎样以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的孝心?时,许多同学被问题的背景材料所迷惑,他们这样写如果我母亲患尿毒症……”。很显然缺乏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抽样调查还发现,不在同一考场的学生,答案竟然也一模一样,且答案皆不准确,不能紧扣题意,语言苍白,意无所指。这表现了考生阅读材料的能力、正确分析材料的能力、从所给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还很欠缺。

2、阅卷教师方面

首先,部分阅卷教师从严从高,无论考生怎样答,答的如何头头是道,甚至按评分说明超过参考答案,都要扣上一两分、两三分,这就使本身只有80分的政治学科成绩一低再低。我们认为,一定要克服主观试题非得扣分不可的思想,提高自身的阅卷能力。

其次,时间紧,气温高,部分阅卷教师坐不住凳子,一坐下来,恨不得一气呵成,一笔改完一本。这就使他(她)们改的题的分数比同组别人改的要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分数,很令人心痛。

3、中考命题仍有不尽人意的因素

首先,主观题目多,部分题目难度很大。今年的政治试题除选择题6题外,717题全部需学生要用笔写,尽管辨别改错题写的少,但文字书写最少也有一百字。2003年出现的新题型:实践与探究,今年以保留,但难度不减,难度系数为0.334。过高估计了一个只有十五、六岁的初中生的能力,该大题满分24,但均分只有 8.01

其次,试题份量大。政治、历史同场考试,试题总量达36题,考生在仅有约2小时完成近4000字的阅读量、查阅课本和参考资料,还要写近2000字的答案,难度是相当大的,因而得分低。

四、建议

1、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理念

教师教学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宗旨,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实现教育思想,达到教育目标,必须转变教育理念:

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不再偏重书本知识,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改变过分强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和评价内容,方式单一的现状。学生评价的体系,不再是分出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发前进的

2、减少题量、降低难度

近些年以来,经常听到学生家长说这样的一句话:初中作业已不会做了,太难了,尤其是政治,要求学生的综合素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高。根据抽样调查看,政治考试可减少题量,降低难度,让考生去考与自己年龄相称的智力题目。以便真实地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避免拔苗助长,欲速则不达。

3、保持题型稳定,努力创新,避免题型变相雷同

中考多年以来,题型相对稳定。自2003年以来,题型有创新且有删减,努力创新,以适应新形势、新情况,这是我们所希望和倡导的。但在努力创新过程中,要避免题型或题目的变相雷同。比如今年的辨析题和实践探究题中的16题的第3问,这两问本质是一致的:都是给别人的一种观点,你如何去看或评价。其实这两问就是两道辨析题,无所谓创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