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站内文章搜索: <%=now()%>
农民培训:职业教育的新领域
发布时间:2004-11-18 浏览次数

    农村扫盲后继续教育的开展,有助于推进农村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有利于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实施科教兴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要想使传统农业逐步转变为现代农业,使亿万农民走向富裕,就迫切需要对脱盲人员进行文化、技术的再教育,不断增强他们掌握运用农村科学技术的能力。

  然而,随着农民培训内容的更新和深入,必备的办学和教学条件,成为制约农民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缺乏先进的实验实习设备;需要足够数量、较高素质、相对稳定的专业师资;由于脱盲人员的文化基础较差,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较低,需要编写许多单项的实用技术乡土教材;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地区,如果政府不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继续教育工作就很难开展。

  因此,搞好“三个结合”,是搞好扫盲后继续教育的有力措施。

  “三教”结合。把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摆在同等位置,实现深层次的“沟通”。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基地、设备、师资的多功能作用,在教学内容上相互渗透,在开展培训上相互衔接和协作,突出“三教”的整体性。

  “农、科、教”结合。这是全面提高扫盲后继续教育质量的重要一环。真正实现脱盲人员素质提高,就必须有好的外部环境。实行农科教结合,是解决农村科技棚架,促进农村职业教育更好地为当地社会经济服务的有效途径,是完善农村成人教育发展外部环境的重要保证。把农业、科技、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农村职成教育纳入农村社会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把农村劳动者素质培训与先进科技应用、智力开发与经济资源开发、科技进步与思想进步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借助农业部门的网络建设,科技部门的技术力量,发挥教育部门的阵地优势,教学优势和设备优势。

  “多项计划”结合,促进扫盲后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在实际工作中,把科技部门的“星火计划”,教育部门的“燎原计划”,农业部门的“丰收计划”,妇女部门的“春蕾计划”,与扫盲后继续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有效地提高脱盲人员的整体素质。

  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和科学的教学方法,促进扫盲后继续教育的教学活动。一是充分利用乡、村成人学校这块阵地,利用职业教育的师资和设备,有计划地对脱盲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二是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打破正规的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三是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在田间、地头搞现场讲解。四是建立自学小组。

  扫盲后继续教育只有与农村职业教育密切结合,才能优势互补,开创新局面。农村职教,只有与农民培训相互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资源的作用,再创辉煌。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